當時才剛成為師培生,完全沒有教育方面的專業知識,也就是說,是在完全沒有先備知識的狀況下,寫下的第一個版本的教學理念
========
作為一個老師,除了教授課本知識以外,我希望能啟發學生對於「知識」的興趣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,以及對「人」抱持關懷。
回顧我自己的求學經驗,我發現身邊的同學很少是對於「知識」本身擁有好奇或渴望的,「知識」變成一種,為了得到某種利益(學歷、工作、別人的讚美等等)而不得不學習的東西。我認為這樣的功利取向的態度只會讓學習變成一件痛苦的事,過分期待去獲得某種利益、因為無法獲得利益而失落,甚至更進一步地越過知識,用不對的方式,只為了獲得利益。我覺得知識應該是一種對於世界的「好奇」,對於自己有興趣的東西感到好奇,透過學習知識來滿足好奇心,因為滿足好奇心而快樂,我認為這才是比知識所能帶來的「利益」更重要的。
獨立思考的能力則是在學生對於這個世界、對知識抱持好奇之後,更進一步該培養學生擁有的能力,老師、家長或是任何權威所教導的知識就是對的嗎?所有我們所學的問題都有標準答案嗎?去懷疑以往所學的知識、經驗、權威,才能逐漸建立起一套自己的思考方式,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。
最後則是要對「人」有所關懷,學到了知識之後,這些知識能和自己的生命、能和這個社會有什麼樣的連結?自己所建立起的這套思考方式,是脫離現實的,或是關懷人群的?我認為所有一切的知識、思考,最終都要回到人身上,如果知識脫離了對人的關懷,那就變得沒有意義了。
所以我希望,我的教學能讓學生對於世界感到好奇,好奇之後去質疑、去思考那些既有的知識,最後將所有的知識、思考都展現在對人的關懷之上,這就是我的教學理念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